close

心理勵志好書推薦#GOODS_NAME#



博客來心理勵志

英雄的旅程:坎伯的生活與工作





英雄的旅程:坎伯的生活與工作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常常有心事卻不知道要找誰說

或是好不容易找到能聽我說話的人

但他們總是說我杞人憂天

鑽牛角尖

想太多

聽到這些總覺得沒人能真的理解我

感情、人際、家庭、工作

身而為人需要煩心的事情太多

心情不好的時候該怎麼辦呢

1.給自己「心情是隨時變動的,給點時間就會轉好」的正確觀念

「人嘛!心情難免會起起伏伏」,如果有這樣的認知,就比較容易接受心情不好的出現,因為大部分的挫折,只要給點時間都會過去的

心情不好的時候,本來就容易把事情想得太嚴肅、太複雜,如果沒有這個正確觀念,會拖延心情轉好的時間,自己就得多受一些不必要的情緒折磨

2. 別慢半拍才知道自己心情不好

當心情不好,什麼「時候」做因應的重要性不亞於採用何種有效的因應方法,早一點知道自己心情不好,因應起來總比晚些知道來的好

同樣的因應方法,在心情「有點」不好的時候做,跟心情「十分」不好的時候做,效果卻是大大地不同

像是有時候睡上一覺,心情就會不會那麼差,不過一旦心情真的遭透了,即使想睡也睡不著,搞不好還會因為擔心睡不著,把心情搞得更糟糕

換句話說,就是要早點「覺察」自己的情緒不好,越晚覺察,處理起來越費力,效果也越差。早一點知道心情不好,就算是喝杯咖啡、四處走走也會有不錯的幫助

你可以找出專屬於自己的情緒指標(如:看誰都不耐煩、坐立難安…),一旦出現這些指標,就表示自己的心情不好該有所處理了

當然也可以請周遭的人提醒你,有些時候心情不好已經清楚地寫在自己的臉上,影響到周遭的人,可是自己卻還渾然不知

3. 多做一些直接讓心情變好的努力,別只想著為什麼

儘管大家都知道心情不好是個「情緒」問題,可是我們還是習慣透過處理好事情來調整情緒,而不是直接做一些調整情緒的努力

遇到心情不好,總先會想「為什麼」心情不好?到底自己出了什麼問題或是遇到什麼事情,讓自己心情不好?彷彿搞清楚心情不好的原因之後,就知道該怎麼辦了

不過一旦事情無法在當時或短時間內釐清,或是自己當時的身心狀況受到心情不好的干擾,沒法快速地理出頭緒,心情反而會因此而變得更糟

所以,不能偏廢直接讓心情變好的努力,譬如唱唱卡拉OK、找人談談自己的心情…雖然這些方法未必有助於改變現實,卻能調節情緒,有了好的情緒,回過頭來會讓事情的處理變得更有效率

別以為追根究底、想清楚為什麼的作法就一定是對的!

4. 別讓事情繼續變糟,而不是只想著怎麼讓事情變好

心情不好的時候,容易衝動地做出一些重要的決定,以為這些改變可以帶來重大的轉變,「戲劇化」地把心情變好

可是因為心情不好的影響,自己的心力、體力、腦力其實都比一般的狀況差,結果判斷錯誤的可能性就會大增,隨之而來的挫折,反而使得心情變得更差,真是事與願違

另外,我們每天都有一定的事物要處理,儘管心情不好也沒有特權可以全然豁免,如果因為心情不好而全部不加打理,拖延或不理會的結果也會搞壞心情

所以即使心情不好還是要把心思放在眼前的事物,至少把幾件不處理會帶來麻煩的事,做一些安排。當讓心情變得更糟的事情都被掌握之後,給點時間心情自然會「止跌回升」

5. 不快樂了事情不能少,那就多做一些快樂的事

雖然內心對事情的看法決定了自己的心情,但是人還是會遇到一些無法控制的因素,無法全然地開脫不好的心情

這時候還把全部的精神或注意力放在無法改變的地方,那只會徒增痛苦,最後落得自憐自艾的地步,這是好的選擇嗎?

其實我們還可以多做一些快樂的事讓心情改變,別讓自己的「固著」害了自己!

出自心園心理治療所

http://www.mind-garden.org/tb/health.aspx?content_id=11

被焦慮和壓力淹沒的你

不妨試試台中水晶店多閱讀

透過心靈書籍

擁抱自己的負面情緒

調整與人相處的模式

拯救無助的自己

英雄的旅程:坎伯的生活與工作

我閱讀後得到了很多體悟

不再是單一僵化的思考模式

也能夠真誠的接納自己

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全盤否定自己

此書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莫大裨益

亦能從中得到啟示

本人十分推薦此書

英雄的旅程:坎伯的生活與工作





小鴨 博客來e-coupon傳送門

英雄的旅程:坎伯的生活與工作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大人的心理學:關於笛卡兒的松果腺、巴甫洛夫的狗、和阿德勒的自卑情結







讓你更了解自己的心理之書:專業又有趣的心理遊戲、心理問卷與心理測驗發展史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神話是人類心靈的歷史——坎伯的神話之旅

本書是由一群心理學、人類學、文學、電影製作人等,共同訪問20世紀重要的神話學大師喬瑟夫 坎伯的影集,並將之編輯成書出版,主編為菲爾?柯西諾【亦為本公司《靈魂筆記》(Soul: an Archaeology)一書之主編】。

影集於1982年正式拍攝,1987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首映。1988年在PBS播出,而坎伯則於電影首映之後的同年10月去世。

本公司另一本於1995年出版的《神話》(The Power of Myth)乃是於1985、1986年由名記者莫比爾(Bill Moyers)所做的訪問, 於1988年在PBS播出。這二部影片的前後播出皆引起熱烈的迴響。

本書與上述已出版的中譯《神話》內容不同之處,在本書著重於坎伯的生活與工作,同時大量使用來自坎伯家族文庫的照片,提供了一個深入坎伯世界獨一無二的窗口。而《神話》一書則著重在神話學的闡釋。

坎伯光大了美國當代神話學的研究,同時把神話帶到現代人的生活裡,使其在專業領域之外還博得大眾的聲譽。他於60年代初出版的《千面英雄》,是那些汲汲於尋求內在啟悟的年輕人手中的聖經。許多人坦承坎伯的文字改變了他們的生命。

作者簡介

坎伯曾於1943年在波林根基金會(榮格學術研究機構)參與編書工作並鑽研榮格學說,深受其影響,其名言「神話是眾人的夢,夢是私人的神話」與榮格「集體潛意識」之說有相當的關連。

20世紀30年代前後,坎伯遊學歐洲,接觸到畢卡索等現代主義大師的畫作,在文學上也認識到喬哀思、艾略特、湯瑪斯?曼等巨擘的作品,使他逐漸理解到「象徵符號」與「神話迷思」之間結合的道理。並發現了內在於神話、藝術與文學中的不朽問題。從此,窮一生之力研究神話,尋找他內在那個不朽的英雄。

透過與詩人布萊(Robert Bly)、人類學家阿里恩(Angeles Arrien)、製片家肯納德(David Kennard)、精神病學先驅葛羅夫(Stanislav Grof)、諾貝爾獎得主吉耶曼(Roger Guillemen)等人一系列的對話。坎伯在本書中展現了他豐富的生命經驗。包括神話的起源與功能、藝術家的角色、儀式的作用等等。

商品訊息簡述:

  • 原文作者: Phil Cousineau
  • 譯者: 梁永安
  • 出版社:立緒

    新功能介紹
  • 出版日期:2005/12/15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英雄的旅程:坎伯的生活與工作


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ishera236p 的頭像
    fishera236p

    宛青的優質購物手札

    fishera236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